拼音:hé 读音: 注音:ㄏㄜˊ 繁体字:閡
五笔86编码:uyn或uynw 五笔98编码:UYNW 郑码:TLZO
笔划:9 部首:门 笔顺:捺竖折捺横折撇撇捺
四角号码:37802 仓颉:LSYVO Unicode:U+9602
说文解字阂的解释

【卷十二】【門部】閡
外閉也。从門亥聲。五漑切
阂,从外面关门。字形采用“门”作边旁,采用“亥”作声旁。
外閉也。有外閉則爲礙。从門。亥聲。五漑切。一部。
康熙字典 【戌集上】【門字部】 閡
【唐韻】五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牛代切【正韻】牛蓋切,????音礙。
【說文】外閉也。从門,亥,意兼聲。
【玉篇】止也。
【易·蒙卦註】退則困險,進則閡山。
【疏】坎在艮下,是山下有險,恐進退不可,故蒙昧也。又【中孚註】欲進而閡敵,故或鼓也。
【左思·吳都賦】寒暑隔閡於????宇。
【註】閡,五蓋反。
【抱朴子·仁明卷】學而不思,則疑閡實繁。又【廣譬卷】靈鳳所以晨起丹穴,夕萃軒丘,日未移晷,周章九陔,凌風蹈雲,不?不閡者,以其六翮之輕勁也。又【列子·黃帝篇】和者大同於物,物無得傷閡者,遊金石蹈水火,皆可也。
【釋文】閡,音艾。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??下攺切,音亥。藏塞也。
【前漢·律歷志】該藏萬物,而雜陽閡種。
【註】孟康曰:閡,藏塞也。又【廣韻】古代切【集韻】戸代切,????音漑。義同。又【集韻】紇則切,音劾。礙也。又【五音集韻】苦亥切,音愷。開也。又【韻補】叶音攺。
【前漢·郊祀歌】厲意逝九閡,紛紜六幕浮大海。
【釋文】叶音攺。
阂的古汉语解释
hé
①<动>阻碍;阻隔。《后汉书?隗嚣传》:“又多设支阂,帝知其终不为用。”【引】界限。陆机《文赋》:“恢万里而无阂。”
gāi
<名>通“陔”,台阶的层次。《汉书?礼乐志》:“专精厉意逝九阂。”
阂字的详细说明
阂
閡
hé
【动】
(形声。从门,亥声。(ài)本义:从门外关门)
阻隔,不畅通;妨碍〖hinder;obstruct;separate;block〗
不令有所拘阂而已。——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
学而不思,则疑阂实繁。——《抱朴子·博喻》
又如:阂滞(阻碍);阂目(视线被山所遮蔽);阂绝(隔绝,不相通);阂窒(阻塞);阂山(为山所阻隔);阂塞(阻隔不通)
止〖stop〗
厥形虽大,斯脚则企,跳步雀踊,踵不阂也。——晋·郭璞《山海经图赞》
限制〖limit〗
阂,限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言》
恢万里使无阂,通亿载而为津。——晋·陆机《文赋》
世岂乏材,阂于资格故也。——《金史》
阂
(閡)
hé
阻隔不通:隔阂。
笔画数:9;
部首:门;
笔顺编号:425415334